【推荐】严寒里的美国私营电力公司,到底有没有赚黑心钱-美国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
得州的电力公司固然有错,但我们黑的角度也得找对。
文 / 巴九灵
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寒潮,大规模停电停水,民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有网友晒出了冰凌挂到家里电风扇上的照片,看着就冷得不行。
要知道得克萨斯可是美国能源第一大州,表现竟然如此拉垮,实在说不过去。更令人意外的是,借着此事,不少小伙伴发现
美国的电力公司竟然都是私有的?
所以是不是因为黑心资本家害得大家都停电了?
其实,关于这类公司的问题,很多美国人自己都不清楚。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司们。
01、闷声发财的产业
在美国,提供水、电、燃气这类大众生活必需品的,的确大都是私营企业,而且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它们统一被归进一类叫做“公共事业”(public utilities)的板块。
这个板块平时安静如鸡,波澜不惊,实在是非常无聊。我们极少在新闻里听到或看到它们的动静。一旦听到了,多半是不好的消息,比如这次的得州寒潮、不久前的加州大火。
但是它们却是某些投资者的最爱,比如:养老金。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板块的公司有着非常稳定的盈利,股价虽然不会飞涨,但也不轻易暴跌。投资者都知道风险和回报成正比的关系。
而公共事业板块就属于低风险低回报的那一种。
公共事业板块的稳定性,可以帮助投资组合抵抗市场波动和经济下行的风险。2018年末美股大跌的时候,几乎所有板块那一年的收益都跌没了,只有公共事业稳如狗。竟然成了该年涨幅最好的板块。
图源:S&P Global
此外,这个行业的公司大都有稳定的分红,对于指着定期分红过日子的退休人士来说,这是非常稳健的投资。特别是在利率下行的时候,很多投资者放弃了债券而转投公共事业股票,以求相对更高的回报率。
公共事业公司有这样的特质,和它固有的盈利模式是分不开的。
02、受监管的特殊行业
和普通行业不同,公共事业的特点是,关系国计民生,又有区域性垄断。所以政府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游戏规则来规范这类公司的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最终能赚多少钱,是由监管部门制定的。
以电力公司为例。社会需要电力公司铺设电网、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源。但也要保证投资人有一定的回报率,不然谁来干这亏本的买卖?另一方面,这个回报率也不能高出天际,不然大家都付不起电费了。所以,在制定电费价格的时候,政府会设计一个既定的投资回报率。然后用投入基建的金额乘以投资回报率(ROE),来算出应该收多少电费。
这个回报率根据各州规定略有不同,但是也不会差太多。根据S&P Global的统计,2019年电力公司的ROE在8.25%-10.42%之间,平均值是9.55%。
除了保证投资的回报率以外,电费还要能覆盖电力公司日常的运营费用。这些运营费用就包括了维修支出、人力物力等等,还有非常重要的——向发电站购买电力能源的成本。
不过,这一部分是没有回报率的。也就是花多少,给多少,实报实销。
综上所述,监管部门制定的电费里就包括了这两部分的内容:
收费=基建投资×年回报率%+运营费用
公式很简单,但现实比这复杂得多。
比如说,今年遇到自然灾害了,原本设计的电费不够覆盖维修支出,那么这些多花的钱就会递延到下一年,变成将来要收的电费。
也有可能,电力公司花了一笔钱,结果被监管部门否决了,说不允许在电费里收回,那么这笔钱就会变成公司股东的损失。
再比如,电力公司说,我要上马这个基建项目,请政府批准。政府会反复论证,看看这个项目给民众带来的收益是多少,需要提高多少电费,到底值不值得上。
这其中还有专门的民间监督组织参与进来,他们的职责是保证政府和电力公司不会相互勾结。他们可能会提出自己的论证,要求政府否决公司基建项目的提议,或者质疑公司的运营费,等等。
所以,最后的电费价格,是电力公司、政府监管部门、民间监督组织,三方协(che)商(pi)的结果。
普通的公司要奋力拼搏,搏出下一年的营收。而电力公司早就知道自己明年的收入会是多少。
这就是为什么,公共事业公司会有稳定的回报率,但也不会太高。它是可以预计的,也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当然,当巨大的不可控因素出现时(比如得州寒潮、加州大火),公共事业公司也是首当其冲遭殃的。去年位于北加州的太平洋天然气电力公司(PG&E)就因为山火实在太严重,无法承受损失,现金流崩断而不得不申请破产。但是,虽然破产了,电还是得有人提供啊,所以PG&E重组之后又重新回来了。
这次得州寒潮导致的大规模停电,电力公司该不该被黑呢?该!但是黑的角度要正确。
我们要黑的,是它应急预案做得不好,还有轮流停电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等现象。
相反,其他一些黑的角度,其实是有误区的。
03、几个常见的小误区
▶▷ 误区一:
资本家因为舍不得花钱,所以不搞基建。
恰恰相反,
受到监管的电力公司赚钱的唯一方式就是:搞!基!建!
基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投资基建项目,才能拿到投资回报。其他的运营支出,只能是花一元钱拿回一元钱,是赚不到盈利的。
其实不是资本家不想搞基建,如果可以,他们更想搞个大的。反而是监管部门和民间监督机构,为了保证电费不要太高,紧紧盯住他们,不让他们随便乱花钱瞎搞基建。
▶▷ 误区二:
用电越多,电力公司赚钱越多。
这也是不对的。用电多或少,其实跟电力公司赚多少没关系。因为在电费设计里,买电力能源的支出算“运营费用”,花多少,补多少。
电力公司花多少钱买电,就会从电费里收回多少,一分多余的赚头都没有。
▶▷ 误区三:
资本家黑心,故意在电力不足的时候涨价,让大家用不起电。
网络上盛传的一个信息是,在得州断电的时候,实时电力批发价格涨到9美元一度电,真是吓死人了。
图源: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首先这个实时电价上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市场上供应不足而需求狂增的时候,电价自然会涨上去。
更重要的是,并没有多少人真的用这个价格支付电费。实际上,大多数电力公司和发电站签的都是长期供电合同,买电的价格都是按长期合同来的。只有在长期合同无法满足的时候,才会去市场上买现货。同时,背后又有无数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这种价格浮动的风险。
所以电价上涨几十倍,更多是一个信号的意义,并不是说,民众真的要支付这么高的费用。
作者 |
Alice
| 当值编辑 |
麻酱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