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601608)2018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认真贯彻落实董事会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核心制造 综合服务"商业模式,突出预算刚性和绩效导向,坚持以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双轮驱动"推进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坚持以"四措并举"和"五个并重"推进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2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21亿元,同比增长138.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44万元,同比增长198.47%。

报告期内,公司传统动能致力于通过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四化"发展,力促转型升级,上半年产品订单充足,保证了公司可持续经营,起到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公司新动能产业布局循序渐进,产业经营扎实有效,市场订货持续增长,成为公司效益增长的主体。总体来看,2018年上半年,公司新旧动能实现了同步发展,"5 1"产业布局实现了同频共振,共同推动了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2018年年初,公司对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提出总体要求,重点强调质量提升、全面预算和创新引领。公司各产业板块、各职能条线以"放管服"为主要抓手,认真落实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单,在上半年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干事活力。

通过中层干部、营销总监、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竞聘上岗,有效调动了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薪酬改革激发干事动力。通过销售系统薪酬改革,公司高层、中层绩效考核机制改革,使薪酬激励更加科学、公平,切实体现"多干多拿,少干少拿"原则,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干事激情。三是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盈利能力。今年以来,公司推行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优化调整,着力推动业财融合,按完成预算进行每月排序、施压,着力强化全面预算的刚性,提升盈利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四是实行"规范管理、强化执行"全员培训和考核,促使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技术创新激发活力。

2018年上半年,公司针对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一切以为公司开发新产品为核心,一切以为客户提供好产品为目标"的角色定位,极大的促进、激发了以"五院一中心"(创新研究院、矿山设计院、成套设计院、铸锻及材料研究院、机器人及智能控制研究院、信息技术管理中心)为架构的技术创新体系作用的发挥。公司创新研究院承接的水射流特种机器人、海工打桩机、高速汽轮机等8项创新课题通过论证并立项,其中高效高转速汽轮机研发项目已取得重大市场突破;余煤清扫机器人、水泥厂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研究2项课题经评审入孵。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及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通过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评估;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液压重载机械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验证"项目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公司荣获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自主创新领军企业"。

(三)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化"一切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意识,秉承高质量签单理念和合作共赢理念,紧紧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断深化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积极构建命运共同体,以营销模式的创新巩固、做大市场规模。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新增生效订货同比增长30.89%;已下令订单任务累计突破1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86%。总体来看,公司市场订货形势良好,各产业板块同步发力,订货结构逐步实现多元化,为公司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深耕细作主机市场,夯实发展基础优势。公司上下积极践行以矿用磨机、提升机、回转窑、辊压机、立式搅拌磨、破碎机6大核心产品为代表的核心产品品牌战略,全面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二是加码布局备件与服务大市场,成立了中信重工备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打造覆盖国内各区域及海外市场的备件、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公司"核心制造 综合服务"商业模式;公司获评"2018中国黄金行业最佳服务商",并蝉联设备类最佳服务商首位。三是大力拓展关键基础件市场,通过强化技术、营销、生产一体化,发力高端铸锻件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四是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发电设备公司、备件技术服务公司、建安公司、设备工具公司、运输公司等作为公司培育的市场主体、经营主体和利润中心,在外部市场订货方面均实现了大的突破。

(四)产业布局和产业经营有序推进。

1、重型装备产业板块

矿业市场持续领跑。公司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签订刚果(金)迪兹瓦铜钴矿项目Φ8.8×4.8m半自磨机、Φ6.4×11.15m球磨机、PSZ2000-B半固定式旋回破碎站主机设备供货合同,标志着公司半固定式旋回破碎站首次进入以刚果(金)为代表的非洲矿业市场,实现了继挺进亚洲、欧洲市场后,在国际市场的又一重大突破。

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助力客户打造智能矿山。公司与河南国联矿业签订5000t/h砂石骨料生产线旋回破碎机2台,以及智能控制和物联网系统建设工程合同,为该生产线装上"智能大脑",助力用户打造业界首个安全、环保、智能、高效的"无人矿山"。

大客户合作再结硕果。公司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签订125MN强力拉伸机项目,这是双方继西南铝业120MN强力拉伸矫直机项目合作后的又一次联手,再次刷新了公司在该产品领域创造的国内纪录,同时也将显著提升国家航空工业高端铝材的国产化率。

隧道掘进市场发展态势迅猛。公司控股子公司--中信铁建重工掘进装备公司仅洛阳地铁1号线就获得了11台盾构机订单,目前已交付了7台,后续地铁2号线订单正在洽谈中。公司自主研制的Φ5米硬岩掘进机完成了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1#隧洞TBM的施工,并顺利试通水。

国际市场备件及服务订单大幅增长。2018年上半年,公司将海外机构综合服务、备件服务和基地建设有效整合,有力支撑了海外市场的拓展;签订了澳洲Sino项目、卡特彼勒(CAT)铲斗、巴西VALE项目、沙特MA'ADEN项目、南非黑山项目批量备件,以及首钢秘铁球磨机安装服务合同、MANAGEMGROUP苏丹磨机安装调试服务合同。2018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海外备件及服务生效订货2.97亿元,同比增长68.93%。

2、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13.27%;实现利润总额1.77亿元,同比增长44.12%,成为公司上半年利润增长的贡献主体。其中,特种机器人销量521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63.13%。2018年上半年,公司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中白工业园设立了控股子公司--中信阿姆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有利于将公司高附加值的智能装备产品在欧洲和独联体国家推广;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公司技术中心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公司参与起草的《特种机器人术语》(GB/T36239-2018)和《特种机器人分类、符号、标志》(GB/T36321-2018)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截至目前,中信重工已在全国设立了唐山、徐州、东营等8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拥有履带式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管道机器人、钻孔探测机器人等五大平台40余种机器人产品;在唐山建立了国内最先进的特种机器人研发与实验验证中心,重点开展了以大功率消防机器人、综合管廊机器人、铁路列检机器人、水下机器人、高压水射流机器人等产品为重点的技术研发工作;消防侦测及灭火机器人陆续列装唐山、洛阳、徐州、北京、宁波等10余地的消防支队和危化企业,巡检、水下机器人正在全面推向市场。中信重工已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

3、工程成套产业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工程成套项目营销协同,持续推进"主机带动成套、成套支撑主机"的工程成套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发力活性石灰市场,陆续签订了邯郸崇升二期1000t/d活性石灰EP项目、马鞍山广慈洛阳双能800t/d活性石灰生产线设备成套项目、国内首条武安市火焰山1200t/d活性石灰EPC总包项目等,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活性石灰领域的成套优势;签订了越南和发榕桔180万吨/年磨矿系统合同,首次成功打入海外矿山成套市场。以柬埔寨CMIC项目先进管理经验为标杆,调整工程成套项目管控模式,修订《工程成套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强化预决算管理,成立了工程成套项目预决算委员会,实施精细化、精准化管理;严格成套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收款五大指标考核,公司工程成套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4、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自身技术研发优势和产品特点,紧紧围绕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节能化、高效化、智能化升级,并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了以低温介质余热发电、盘式过滤机、钢渣粉磨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经济效益、环保效益显著。2018年上半年,公司与美国BHS公司签订了两条Φ4.26×56.38m垃圾发酵分解窑设备供货合同,该设备将用于北美最大的废弃物综合处理公司——美国WM公司新建的垃圾处理厂;签订了山西中阳钢铁3*200平方米烧结余热及炼钢、轧钢蒸汽回收综合利用EPC总包合同,项目建成后将大大降低业主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同时也为业主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目前国内最大的山西漳电同华电厂GPYT135-6圆盘式石膏专用过滤机顺利投产,总装机功率仅为同等处理量的真空皮带机的1/6,节能效果显著。

5、关键基础件产业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在本板块内组建技术、营销、生产一体化项目部,成立了加氢项目组、核电项目组、轧辊项目组、海工电力项目组、电渣项目组、外售铸钢项目组,专业技术人员与营销项目部无缝对接,重点开拓加氢不锈钢锻件、电渣类锻件等高附加值产品。

依托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组为核心的制造工艺体系,公司与世界上最大的矿山、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生产商卡特彼勒公司(CAT)签订一批铲斗铸件合同,实现了公司铲斗铸件在海外市场的批量化订货;成功浇铸出486吨特大型钢锭,成功锻造了我国某海洋工程项目配套的国内最大规格的海工装备特大型替打环锻件,成为公司发力高端锻件市场、强力打造关键基础件产业板块的重要着力点。

6、国防装备产业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了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现场审查,且已完成现场审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待审查单位履行完相关程序后推荐注册。在取得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之后,公司即取得了军工科研生产所需的全部资格证书("军工四证")。公司控股子公司--中信科佳信(北京)电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订了武器装备配套的新产品合同。上述"军工四证"的取得及武器装备配套新产品合同的签订,有利于公司从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和推动技术革新入手,聚焦做精做强军工主业产品,做强做优做大国防装备产业板块,努力走出契合公司自身实际的军民融合之路。

(五)"三去一降一补"扎实开展。

报告期内,公司上下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专题会议精神,重点对低效无效设备资产、积压存货、应收账款等进行了盘点和梳理,对低效无效资产进行评估后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进行处置;对积压存货和应收账款采取修订《暂停或撤销销售合同相关处理程序的管理规定》、完善考核体系、采取法律手段等管理措施进行处置。公司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的扎实开展,有效盘活了低效无效资产,消化了库存积压,削减了财务杠杆,促进了现金流良性运转,实现了降本增效和提质增效。公司荣获河南省"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先进单位"。

(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围绕"改革、创新"主题,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引领公司全体党员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坚持精准导向,扎实做好柳树村对口扶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柳树村如期脱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获评"洛阳市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先进单位"。召开公司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公司党的建设和创新发展的总方向、总任务、总目标,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和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

公司所在重型机械行业下游的矿山、建材、冶金、电力等领域往往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宏观经济的调整和波动会影响下游行业的发展。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上述行业的鼓励政策进行调整,导致上述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使其固定资产投资或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出现收缩和调整,则会对本公司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断扩建、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国内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和水泥设备制造企业。公司目前在建材水泥设备制造、矿山机械制造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在国际上也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目前,随着中国一重(601106)、中国二重(现已重组为"国机重装")、大连重工(002204)、太原重工(600169)、北方重工、上海重机和本公司等国内重型机械行业的主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扩展,这些企业与本公司相互之间直接竞争的产品领域有增加的趋势,行业竞争趋势将会加强。同时,本公司目前出口业务增长迅速,在国际市场上本公司将直接面临美卓矿机、史密斯公司等国际知名大型公司的激烈竞争。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利润水平构成不利影响。

3.原辅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成本中,原辅材料占比较高,公司原辅材料主要包括原材料、钢材、部分外协毛坯、电机、轴承、配套件等,受其各自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及市场短期投机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公司产品主要为重型机械和成套设备,生产周期较长。因此,公司产品价格的调整相对原辅材料价格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原辅材料价格的波动将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已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原辅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如在采购环节与主要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不排除未来无法以合适价格及时得到生产所需的各种原辅材料,导致其价格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影响的风险。

4.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滑的风险

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行业因素及公司业务转型等自身因素影响,公司业务经营及盈利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14年度营业收入为52.86亿元,较2013年增加4.00%,净利润为3.70亿元,较2013年度减少24.72%;2015年度营业收入为40.21亿元,较2014年减少23.94%,净利润为0.62亿元,较2013年度减少83.24%;2016年度出现亏损现象。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21亿元,同比增长22.52%;当年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加16.31亿元。未来公司将加快战略转型,积极拓展高利润市场。但若未来公司经营环境恶化,或公司战略转型不及预期,则有可能面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滑的风险。

5.投资项目未达预期目标的风险

尽管公司会对投资项目进行谨慎、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和认真的市场调研,但都基于当前的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论证,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产业政策变化、技术进步、产品市场变化、设备价格波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投资项目实施进度、实际盈利水平不及预期目标。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优势、核心制造优势、品牌价值优势、人才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国际化优势。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是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拥有矿山重型装备首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矿山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拥有年产千万吨级超深矿建井、年产2000万吨级特大型选矿、低温介质余热发电等25项处于世界和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大型化、集成化、成套化、低碳化的绿色产业新格局。

公司拥有国家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荣获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所属的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是国内最大的矿山机械综合性技术开发研究机构,具有甲级机械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资质,专业从事国家基础工业技术装备、成套工艺流程的基础研究和开发设计。2018年7月,公司控股子公司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公司拥有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一切以为公司开发新产品为核心,一切以为客户提供好产品为目标,构建了"五院一中心(创新研究院、矿山设计院、成套设计院、铸锻及材料研究院、机器人及智能控制研究院、信息技术管理中心)"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内生支撑、外接前沿、内外联动、开放创新的三维立体创新格局。公司成立了创新研究院,全面落实公司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战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承接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聚力推动"产学研用供"协同创新,致力于把创新研究院打造成新技术、新产业的"孵化器",新模式、新业态的"试验田",新战略、新布局的"新智库"。

公司通过控股收购科佳信的股权进入特种电容器领域。该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军工相关资质,主要研发和制造高压脉冲电容器、直流支撑/滤波电容器和特种电容器等产品,产品应用于民用、国防配套领域。为公司进一步开拓智能变频装备市场,加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产品布局,提升公司智能变频装备研发水平,增强国防装备配套生产能力提供了契机。

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874项,其中发明专利264项,包括1项美国专利和1项日本专利。

2.核心制造优势

公司以世界规格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核心,构建了包括重型冶铸、重型锻造、重型热处理等六大工部在内的全新的重型装备制造工艺体系,形成了国内领先、全球稀缺的高端重型机械加工制造能力。公司产品与服务覆盖基础工业多个领域,可以为客户提供高端的核心主机设备和优秀的工业整体解决方案。拥有一次实现精炼钢水900吨、最大铸钢件600吨,最大钢锭600吨、最大锻件400吨、最大铸铁件200吨的关键基础件制造能力,形成了国内乃至世界稀缺的高端重型机械加工制造能力,并跻身国内外同行业第一梯队。

公司组建变频技术研发中心,强力推出低速、重载、大功率、工业专用变频产品,自主研发的CHIC1000、CHIC2000等5大系列150多个型号工业专用变频器,打破了国外垄断,在提升机、磨机、辊压机、皮带机等重载工业领域成功应用,还出口至澳洲、非洲、欧洲等地,成为在高端变频领域与ABB、西门子同台竞技的中国品牌。用于该产品产业化、批量化、规模化生产的上市募投项目之一"高端电液智能控制装备制造项目"已投产。

公司通过控股收购唐山开诚电控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进入高危行业和特殊工况下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大力开展特种机器人研发和市场推广,应用领域涉及公安消防、应急救援、石油、化工、电力、矿山、市政建设等,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中国特种机器人领域企业活跃度第一梯队首位企业,以特种机器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公司联合中国铁建(601186)重工、洛阳轨道交通合资成立中信铁建重工,实现了洛阳地铁盾构机批量订单,为后续做大做强盾构机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自主研发、高度技术集成的隧道施工核心装备Φ5米硬岩掘进机完成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1#隧洞TBM施工,这是国内首台直径5米硬岩掘进机,刀盘最大推动力达9000千牛,可实现最小水平转弯半径235米,适应隧洞最大坡度9度,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彰显了公司雄厚的核心制造装备实力和技术实力。

3.品牌价值优势

公司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工业设计中心,世界最大的矿业装备和水泥装备制造商,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中国低速重载齿轮加工基地,中国大型铸锻和热处理中心;拥有"洛矿"牌大型球磨机、大型减速机、大型辊压机、大型水泥回转窑四项中国名牌产品;获评"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重大装备的摇篮"。

公司是中信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信集团是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国有大型跨国综合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位列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第149位。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编制的"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显示,中信集团品牌价值917.84亿元人民币。2018年4月,中信集团发布了"共生共享"的品牌定位和"共创新可能"的品牌主张,将发挥产业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不断深化"大协同"的商业模式和推进"互联网 转型"战略,积极打造有中信特色的多元生态平台。公司将在中信集团"品牌战略"的引领下,与各方携手共创更多新的可能。

4.人才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团队,形成了由技术专家、学术带头人、优秀技术人才构成的分层次并不断成长、发展的企业创新梯队。公司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为技术工人设立11个阶梯式技能等级;在技术工人中评聘了5名大工匠,建立了劳模工作室、大工匠创新工作室、金牌首席员工工作站。

公司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先进矿山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公司目前拥有四个层面的创客团队。一是技术创客团队,由10名院士和3名专家组成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聘任公司15名技术领军人物为首席技术专家,牵头组建18个技术创客团队;二是工人创客团队,首批聘任了5名大工匠,建立了22个工人创客群,围绕"五个定位",开展创客活动;三是国际化创客团队,建立了以澳洲矿山装备研发中心和SMCC公司为核心的国际化创客团队;四是社会创客群,通过协作开发平台,让社会上的数百名教授、研究员、工程师、博士等依托公司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了"三线共建"、"四群共舞"的全员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良好局面。通过"四群共舞"的创客体系的构建,加速产、学、研、用、供协同创新和成(002001)果转化,形成18个技术创客群、22个工人创客群体,直接参与者超过800人,影响带动1000名技术人员和4000名一线工人创新创效。

5.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把市场定位在高端客户,以高端技术支撑高端产品,以高端产品服务高端客户,以高端客户赢取高端市场。依托于研发和制造优势,公司先后与13大全国煤炭基地、10大钢铁集团、8大有色企业、12大水泥生产商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与世界三大矿业巨头、世界五大水泥集团和铜、金、铝三大有色巨头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公司建立和形成了由拉法基、豪西姆、康麦克斯、海德堡、意大利水泥、巴西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中国神华(601088)、华能集团、中国黄金、海螺水泥(600585)等国内外多领域60多家高端客户构成的大客户群,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化、重型化、成套化、机电液一体化的重大技术装备和工程总包服务。

6.国际化优势

公司是国家首批确定的50家国际化经营企业之一。公司全面贯彻和实施国际标准与国际规范,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实现了从内向型企业向国际化企业的转型,市场版图覆盖欧美、澳洲、南美、南非等高端市场和新兴市场,产品覆盖"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全球化研发、营销、生产、服务四大功能的国际化布局,形成了成套、主机、备件、服务四大全球化服务领域,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矿业和水泥装备供应商。

公司在澳大利亚建立了研发基地,独家买断世界三大选矿技术之一的澳大利亚SMCC全部知识产权,成为全球最先进的选矿工艺技术的拥有者。公司组建了以澳洲研发中心和SMCC公司为核心的国际创客团队,这支创客团队覆盖公司的西班牙公司、澳洲公司、巴西公司、印度公司、南非办事处、智利办事处、北美办事处、秘鲁分公司等海外机构的240多名"洋专家"。他们充分利用国际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直接参与课题研发,并与国内的技术创客团队联合互补,形成了海外和国内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工作格局,使公司建立了国际化设计、制造、服务、实验、技术标准及规范,实现了研发创新和国际接轨。

2018年上半年,公司设立了中信重工国际有限公司,在打造"核心制造"方面,有助于公司把矿业领域的主机装备做精的同时,把公司其他领域的主机设备推向国际市场;在打造"综合服务"方面,有助于公司把各海外机构综合服务、备件服务和基地建设有效整合,进一步打造公司服务产业,深化公司"核心制造 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该公司目前尚在注册中。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3次元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