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信证券:理财基金和货币基金或临重大调整-中信货币基金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监管层近日在京召开了一场内部讨论会,会上主要对短期理财基金和货币基金的运行、规模等进行了讨论,这两类基金未来或将面临重大调整。内部讨论会指出,在资管新规公布以后,所有理财型基金按照颁布时点,规模只能减少不能增加;短期理财基金不再沿用摊余成本法,全部改为净值型产品;并对货币基金的T+0快速赎回业务进行了讨论。如上述信息属实,评论如下:
强调回归资管本质
本次闭门会议的议题主要是针对理财类基金,其加速推进新规的目的非常明显,“所有理财型基金按照颁布时点,规模只能减少不能增加”的要求旨在使两类基金回归资管行业的本源,提高主动管理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并不是盲目追求规模。
净值化短期理财、货币基金将缩小投资者热情,加大投资者教育成本
新规出台前的摊余成本法使得客户对投资收益有更加直观的预期,但在净值化管理下,市场对收益率没有准确预期,资管产品出现净值性波动,投资者会对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感受到更大的风险。净值化管理收益计量法共担了风险,同时也减弱了两类基金收益的“固定”性。
其实早在本轮新规征求意见稿以前监管就允许过净值型的货币基金产品存在,而市场热情却一直不高,更加佐证了短期内净值化的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还需要一定的市场接纳期。
加大基金销售端压力
本次内部会议之前,按照资管新规的意见稿短期理财基金改为净值型产品是遵循“新老划断”原则:“推动产品向净值管理转型”具有一定的时间惯性,而上述媒体报道的口径则是“短期理财基金将全部改为净值型产品”,那么短期理财基金和货币基金市场从销售端看或将受到立竿见影的直接影响。与此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下,全部收益对投资者清晰可见,基金产品发行方无法在实现收益高于约定收益的情况下进行收益留存。
货基市值化趋势加速
根据上述媒体报道,本次会议也对货币基金的T+0快速赎回业务进行了讨论。虽然我们无从得知相关的讨论背景,但是我们认为本次对于货币基金快速赎回主要考虑到了当前多数货币基金摊余成本法的净值计算方式与T+0快速赎回间存在的固有矛盾与弊端。当货基持有资产价格出现超预期下跌而引发投资者恐慌性赎回时,摊余成本法对于实际持有资产价值无法做到及时揭示,优先赎回者本应承担的相关损失在计价模式与赎回规则下转嫁给存量投资者,损害存量投资者的正当利益。因此,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讲,货币基金的净值计量规则与赎回规则至少有一项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而从现实进展来看,2018年2月已经出现第一只市值法计价的货币基金,货基市值化趋势开始加速。另外,据彭博社报道,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为防范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中国监管当局计划为货币市场基金直接用于消费以及T+0赎回,设立每日上限。知情人士称,货币市场基金直接用于消费,支付以及T+0赎回总计每日上限拟定为10000元人民币,该要求将使货币基金的规模扩张受到冲击。
委外去化已由源头围堵向终端投向规范过渡
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相关细则可以发现,此前监管当局对于委外业务的监管态度虽然明确,但监管手段则局限于委外资金来源的控制,如允许单层嵌套不允许多层嵌套以及在流动性匹配率的计算上对包含资管投资的其他投资科目设定较高的折算系数以图遏制商业银行的委外业务发展。此次会议要求短期理财基金规模存量只能缩减不能增加,表明监管当局治理委外的思路发生了转变,开始将焦点从源头围堵转向终端投向规范。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相关短期理财基金2017年年报持有人结构尚无法获得,根据2017年中报的测算,当前存续的短期理财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高达83.3%,理财基金具有明显的定制特性,委外特征显著,因此,短期理财基金是委外业务去化的重点治理对象,存量规模渐进式缩减是委外去化的具体路径展开。
债市策略
延续2017年底的资管新规风暴,媒体报道的本次监管层闭门会议使得监管新规的推进快于预期,这预示着新规的实行或将继续加速。如相关信息属实,监管继续加大对短期理财产品与货币基金产品的管控,使得庞大的短期理财需求将没有产品对接,因此,可观的理财需求将可能会流入其他债券产品,如:短债基金,虽然短期理财基金与短债基金都属于债券型基金,但短期理财型基金的剩余期限较短,控制在150天以内,以短债基金嘉实超短债为例,其在招募说明书中规定基金久期保持大于0.5年,小于1年;短债基金久期相对更长,预期收益率更高,但同时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更高的利率变动风险。债市策略方面,我们认为3月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仍将逐步回升至4%的中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