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汽古惠南,听这位新能源领域的实干家说说心里话|中国汽车报-深圳岳鹏成电机有限公司招聘
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广汽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
约访古惠南总经理从去年11月就开始了,但由于广汽新能源处于成立初期,很多事务性工作需要企业一把手上阵,采访只能延期。终于,在2018年1月的电动车百人会上,古惠南在会议间隙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在汽车行业中,古惠南的真诚与直率很出名,他毫不回避问题,敢于直面行业的痛点。也因此,有时候他的观点会被放大,甚至被一些媒体拿来“挑事”。记者本担心此次的独家采访,他会有所克制,但没想到近一个小时的谈话中,古惠南没有丝毫犹豫,依然是知无不言,勇于面对,敢于担当。
采访结束后,记者心中的一个疑问也终于解开。新能源公司作为广汽集团的重要项目,为何会选择古惠南带队?或许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身上的责任感与实干精神超出旁人。
古惠南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发言
一年多来落实三项重要工作
2017年7月,广汽新能源公司正式成立,古惠南被任命为总经理。上任半年来,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古惠南告诉记者:“在广汽乘用车工作时,我就兼任了新能源分公司的总经理,从事新能源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受集团任命专职负责新能源业务,是2016年年底开始。一年多的时间里,广汽新能源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古惠南告诉记者,明确广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公司成立后的首要课题。
前几年,受电池技术所限,国内一些车企,主要是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为主。但是近一两年,智能汽车来势汹汹,与纯电动车可以很好的结合。电池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纯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开始体现。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未来纯电动车在加速性、静谧性、空间使用率等性能上可以完全超越传统燃油车,质量过硬还可以免维护保养,这些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难以做到。所以,
广汽调整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以纯电动为主,插电式混合动力为辅的技术和产品思路。
采访过程中,古惠南邀请记者去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参观。他告诉记者,
早在2012年广汽就率先开始了智能网联技术的研究,并实现了部分功能产业化应用,计划2019年推出具备高度自动驾驶能力的全新一代产品。
这座新工厂与传统车工厂的区别,在于它能够适应智能化的生产要求,能够以定制化的方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产品需求。此外,
新工厂拥有智能微电网,可以实现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智慧综合利用,是国内环保领先的汽车工厂。
今年年底,让古惠南和他的团队为之骄傲的新工厂就要建成,随后广汽的纯电动车型都将出自新工厂的新能源专属平台,形成独特的产品竞争力。
广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园鸟瞰图
除了明确发展路线、建立专属工厂,广汽新能源的第三个重要任务是
打造新能源汽车独特的销售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
。古惠南告诉记者,与传统车不同的是,电动车都配装T-BOX系统,能够上传数据给信息中心。
“
当前汽车智能互联系统最大的价值是连接用户,实现更很好的服务。之前,车企和消费者之间,并没有建立直接联系,需要通过经销商建立联系,而智能互联功能打通了这一环节。因此,广汽未来的智能电动车,必须要寻找新的销售服务模式,增强用户粘性。
”
古惠南说。
采访后的第二天,广汽新能源25hours体验中心在北京的旗舰店正式开业,广汽新能源在销售服务模式上的探索,正在快速落地。
不惧挑战 2020年目标十万辆
根据广汽集团的战略规划,“十三五”期间要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和国际化方面取得突破。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
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汽之所以把电动化排在首位,因为这是国家战略,集团要为电动化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如此看来,作为广汽新能源公司的负责人,古惠南身上的担子可不轻。但交谈中,记者从他身上感受到最多的不是压力,而是信心。
古惠南告诉记者:
“
我是技术出身,之前在发动机、变速器的研发、制造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发动机的制造精度是微米级的,技术难度也很大,我们不俱挑战,攻克难关。之后,我又参与广汽乘用车的建设,负责生产工作,将之前的精益生产方式带到整车厂,打造了广汽生产方式,保证传祺车的高品质。如今,虽然投身到新能源和智能互联领域,但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再来一次创业。
”
目前,广汽已经拥有了GS4 PHEV、GA3S PHEV和GE3 EV三款新能源车型。今年6月底还将推出GS4EV,8月底推出GE3的升级版。之后,广汽新能源的新工厂投产时会推出两款全新平台、全新概念的纯电动车型。到2020年,广汽至少会推出四款纯电动车和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虽然产品规划已经明确,但古惠南却说:
“
在新能源车上,广汽不求数量求精品。我们有信心在2020年,广汽新能源车型能够达到10万辆的产销规模。
”
传祺GE3
与其他企业集团相比,广汽发展新能源事业始终持开放的态度。古惠南表示,广汽之前与
腾讯、华为、科大讯飞
都有合作,成果也逐步显现,与电池企业、电机企业、电控企业进行合作也势在必行。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园的落成,大批科技公司将入驻其中。未来,广汽将持续打造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主动拥抱科技公司。
政策需具备前瞻性和稳定性 新技术和新理念传统车企也有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逐渐增大。但一些业内人士指出,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高额的补贴,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足,这种模式难以长久
。
记者也将这些行业问题抛给古惠南,听听这位新能源汽车领域实干派代表人物的看法。
古惠南告诉记者,今年的百人会是一个重要节点,会上无论是政府领导还是企业高层都已明确,
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由补贴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
“
从新能源车企自身的发展情况看,我们希望国家政策能够兼顾前瞻性和稳定性,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2020年前的补贴政策一次性明确,引导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
2017年,备受关注的“双积分”政策正式落地,今年4月就要正式执行。谈到这项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政策,古惠南表示,
双积分政策标志着新能源产业的管理思路从之前的鼓励先进向淘汰落后转变。
“
这种思路无可厚非,毕竟仅靠大量资金支撑产业发展不现实。但我们也担心一些企业急功近利,用比较低的代价获取积分。这会造成大量低端的新能源汽车涌入市场,甚至有可能出现低价倾销的情况。目前,这样的苗头已经有所显现。
”
古惠南告诉记者。
在谈到电池技术的发展时,古惠南称,时下固态电池成为行业热点,按照业内的预期,
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大幅提升,基本不受高低温的影响,稳定性很强,会是未来的出路
。但现阶段来看,
三元锂电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能量密度提升一倍,续驶里程进一步提升,成本下降
。
古惠南告诉记者,当电池技术逐渐突破后,制约电动车发展的主要矛盾转移至充电的便利性上,希望有更好的商业模式出现,破解这一难题。
2017年,造车新势力进入市场,与传统企业的竞争正式展开,2018年还会有其他企业登场。古惠南认为,新造车企业中肯定会有成功者,就像当年的丰田、本田,10年前的广汽传祺一样。
“
但新理念、新技术并不是新造车企业独有的东西,与其炒概念、博眼球还不如脚踏实地的好好造车。
文:岳鹏 编辑:齐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