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刘雨涵

编者按: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奔去。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交通能源行业,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代表,他们在践行央企担当、国企责任,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家建设、为民生福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值此二十大召开前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主题直播访谈栏目,邀请优秀企业的掌门人做客齐鲁晚报5G演播厅,讲成绩·说成就·话未来,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本期专访的嘉宾是山东省政协常委,华能山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栩。

记者: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作为中央驻鲁企业,扎根齐鲁大地30余年,请王董事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华能山东公司的基本情况。

王栩:华能山东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在山东的区域公司。1987年,华能与山东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设德州电厂,正式进入山东电力市场,成为最早参与山东电力工业发展的国有独立发电集团。历经30多年改革发展,目前,公司管理运营20家火电厂、25家风电场、17家光伏电站、2家生物质发电厂、3家储能电站、7家供热公司和1家港口企业,在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投资建设运营萨希瓦尔电站2台66万千瓦清洁高效燃煤机组。

截至2021年底,公司职工1.5万人,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装机容量2538万千瓦(煤电2235.5万千瓦、风电215.59万千瓦、光伏80.69万千瓦、生物质发电6万千瓦),项目分布在山东15个地市、宁夏、吉林、湖北和巴基斯坦,约占华能总装机容量的12%,占山东省统调容量的34%,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左右;供热面积超3.86亿平方米,年供热量超过1亿吉焦,工业供汽能力达到2000万吉焦,是山东省最大的发电公司和供热企业。

记者:建设“三色”公司是华能的使命,如何理解“三色”公司的理念?

王栩:建设“三色公司”是我们华能的光荣使命,是与华能的战略目标相适应、责任担当相吻合的文化形态。“三色公司”是指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践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态文明,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洁能源电力的“绿色公司”;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的“蓝色公司”。

建设“三色公司”理念蕴涵三个层面的诉求:一是国家利益至上,服务国家、造福社会;二是理性追求企业经营价值,努力回报投资者;三是以人为本,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华能山东公司作为华能集团重要的区域公司,始终认真践行“三色公司”理念。我们把电热安全供应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电热保障;我们全力以赴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实施清洁能源倍增行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我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成中巴经济走廊首个高效、清洁、环保大型燃煤电站,填补了巴基斯坦1/4电力缺口,都是在不折不扣地践行“三色公司”理念。

记者:华能山东公司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发电公司和供热企业,多年来,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坚强的电力热力保障,请您谈谈公司在电热保供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王栩:作为中央驻鲁企业,华能山东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华能集团电热保供部署要求,全力保障山东省电力热力安全供应。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资源异常紧张、煤价电价严重倒挂、煤电企业普遍亏损,电力热力保供形势空前严峻。华能山东公司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全力保发电、保供热、保民生,确保了山东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百姓温暖过冬。

在电力供应方面,我们努力提升电煤储备水平和机组发电能力,全部机组实现应开尽开、应发尽发,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大关,保持省内大幅领先。在供热方面,在供热成本大幅倒挂的形势下,我们组织对400多个老旧小区、11个供热管网进行升级改造,供热面积增加5700万平方米,总面积超过3.86亿平方米,公司所属12地市的供热单位全部提前8天开栓供热,延长12天停止供热,年供热量突破1亿吉焦。2021年,省发改委、能源局和16个地方政府及能源主管部门都给我们发来表扬信,省委省政府也对华能山东公司在最困难时期提供的电热安全保障给予高度评价。

近五年来,公司完成发电量超5000亿千瓦时,供热量近4亿吉焦,在省内发电行业中保持大幅领先,充分发挥了电力热力供应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另外,我们在巴基斯坦的萨希瓦尔电站累计发电超400亿千瓦时,为巴基斯坦改善电力短缺现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我了解到,咱们公司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能源安全新战略,主动融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方面做出许多创新性成就,跟我们分享一下。

王栩:党的十八大以来,华能山东公司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能源安全新战略,主动融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十三五”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成山东省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建成世界单体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德州丁庄水库光伏电站)。建成我国首个陆上低风速单机4兆瓦风电项目(德州丁庄风电项目)。建成全国第一批和华能集团首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沾化清风湖光伏项目)。建成山东省第一个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项目(新泰光伏项目)。建成世界首座百兆瓦级分散控制储能电站(华能黄台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

我们瞄准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环保型燃煤机组持续发力。2015年,应用全球最先进的超超临界二次中间再热发电技术,建成当时世界上效率最高、能耗最低、指标最优、环保最好的莱芜电厂两台百万机组,各项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7年,在巴基斯坦建成单机容量最大、技术和环保指标最优的两台660兆瓦超临界燃煤机组,解决了巴基斯坦100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2018年在烟台八角电厂建成两台67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抽汽供热机组,是当时国内供热能力最大、综合热效率最高的600兆瓦级供热机组。2021年,在济宁华源热电厂建设的2台350兆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机组实现年内“双投”,超低排放达到燃机排放标准。目前,公司火电平均单机容量达到34.39万千瓦,有力推动了山东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我们把发展供热作为传统火电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通过释放煤电供热潜能,建设智慧高效热网,打造出山东省供热面积最大、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供热品牌。目前,公司省内19家火电厂全部实现热电联产;完成30台发电机组供热改造,其中高背压改造17台,切缸改造13台。通过对机组供热改造,提高蒸汽利用率,极大地提高了机组循环热效率。一个采暖季下来,可节约标煤1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5万吨。在新上高效、环保机组的同时,我们还实施“僵尸机组”“老小机组”“低效机组”退出机制,淘汰低效老小机组,先后关停200万千瓦低效机组。同时,我们还加快存量煤电机组向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电热储能和减碳化发展转型。

目前,已对7台机组实施了灵活性改造、3台机组实施了污泥耦合改造,有效地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记者:华能山东公司作为中国华能的重要区域公司,作为国之重器,请谈一谈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突出成绩。

王栩: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建设,先后与华为科技公司、西安热工院、华能清能院、济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用战略合作。

我们围绕华能集团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国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基地“三大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华能十大科技示范工程”落地实施。我们聚力攻关山东中远海定制化风机选型、海上风电关键部件国产化研究,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巡检系统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建设国内首台套大型火电机组直燃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低温法污染物一体化近零排放COAP示范项目,扎实推进“海上风电全景监测与智能评估”“飞轮储能联合调频智能协调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加快数字化转型,2021年,公司智能大数据中心、智慧党建中心、智能运营中心“三大中心”投入运行,推动公司向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转型。

加速机组深度调峰、工业互联、多品类燃料掺烧、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智慧、高效、生态电厂的“华能标准”。

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启动双通道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人员4人,全国技术能手5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5名,齐鲁大工匠1名,华能集团首席专家、首席技师10余人。“十三五”以来,公司荣获研发成果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16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125项。

记者:华能山东公司以“立足齐鲁、服务山东”为宗旨,积极履行央企责任,除了保障山东省电力热力安全供应以外,咱们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有哪些突出贡献。

王栩:作为驻鲁央企,30多年来,我们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保障山东省电力热力安全供应。另外,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环保节能等方面,我们也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彰显社会担当。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境内境外两线作战,两年多来,公司一直保持零感染、零疑似、零输入、零输出“四零”良好态势,牢牢守住了中外员工健康安全的底线。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8月,我们包专机护送151名员工赴巴基斯坦执行电站运维任务,确保了巴基斯坦人民用电安全。我们与湖北省黄冈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主动服务鲁鄂联手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我们积极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滨州建成我国首批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沾化清风湖10万千瓦光伏项目,帮助4000户贫困家庭彻底脱贫,累计提供扶贫资金7000多万元。派出“第一书记”13人,长期驻村帮扶,组织投入或捐助资金近1000万元,完成12个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建成多个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山地光伏项目,投产济阳、泗水两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了华能力量。

在节能降碳方面,我们加快向节约环保型企业转变。2017年,省内19家火电厂所有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9家单位全部进行了煤场封闭工程,黄台电厂脱硫废水旁路烟气蒸发示范工程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完成生产供电煤耗289.43克/千瓦时,比2015年下降22.71克/千瓦时,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华能山东公司荣获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两次荣获全国电力行业党建品牌影响力企业,请问咱们公司是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如何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

王栩: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切实体会到,党建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高质量党建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把关定向、提供组织保障、凝聚智慧力量。我们提出“136”党建工作法,即“思想上坚持‘一条主线’,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坚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三个导向’,实施旗帜领航、强根铸魂、素能提升、固本强基、清风正纪、凝心聚能‘六大工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具体工作中,我们大力实施旗帜领航工程,确保公司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强根铸魂工程,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抢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机遇,提出加快建设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区域公司的战略目标、“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和“六个新超越”的战略任务,奋力蹚出传统发电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实施素能提升工程,树立讲政治、重品行、比实干、论业绩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培养能力强、作风硬、业绩优的各专业优秀人才,“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劳模先进和技术人才不断涌现。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实施“建设规范化党支部、打造特色党支部、争创红旗党支部”三步走,着力推进党建与经营改革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实施清风正纪工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特别是加强服务型、效率型、担当型“三型”坚本部建设,为加快建设一流清洁能源区域公司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前不久召开的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到,“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请问公司在推进“双碳”战略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对“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了重要部署。同时提出,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组织实施工业、能源等碳达峰十大工程,深入实施包括构建安全可靠、清洁低碳能源保障网在内的“七网”建设行动。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发电公司和供热企业,我们肩负着助推山东省减碳降碳的历史重任。我们将把低碳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聚焦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华能山东”目标,举全公司之力提升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我们将发挥华能科技、人才、资金、管理等优势,全力参与山东海上风电基地、海上光伏基地、鲁北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外来电送端配套新能源基地开发,在全省能源转型中走在前、开新局,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

我们积极推进煤电减碳化升级,统筹开展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加快存量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向多元耦合多种产品供应转型,挖掘煤电资源最大价值。

我们坚定不移推动新业态多元化布局,力争2025年在泰安、烟台、济南建成投产3个9F级天然气发电项目;加快储能、氢能、充电站、综合智慧能源等项目开发,积极参与低碳(零碳)城市、园区、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综合智慧能源发展新优势,为山东省“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做出华能贡献。

记者:“十四五”时期,华能山东公司在助力山东省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王栩:“十四五”时期,是山东省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关键时期。前不久,我们召开了公司党代会,对今后几年工作作出了“四个走在前”“四个开新局”的工作部署:即在践行“两个维护”上走在前、在落实重大战略上走在前、在保障能源安全上走在前、在稳定经济大盘上走在前;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开新局、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开新局、在经营提质增效上开新局、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开新局,奋力谱写华能在鲁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电热保供方面:我们坚持把电力热力保供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完善电煤供应、电热保供等措施,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工作,确保山东省经济社会运行稳定和民生用电用热安全。

在投资建设重点基础能源项目方面:我们将全面落实华能集团与山东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海上风电和海上光伏布局,深度融合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水制氢等产业发展,加大产业链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在沿海各地市全面推进平价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项目开发,推动我省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在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方面:加快省内各地市基地化、规模化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发,推动与农业、渔业、牧业、盐业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和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开展老旧风场“上大压小”改造。

在综合能源发展方面:丰富能源供给渠道,积极推进重型燃机、分布式燃机等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研究推进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大力发展洁净化煤炭、生物质能、生活垃圾和污泥掺烧等清洁化能源的供热利用。

在煤电转型升级方面:以不影响百姓供电供热为前提,有序关停30万千瓦以下所在地区非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热源燃煤机组,通过容量替代方式投资开发德州电厂四期高效供热工程等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全面组织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工作,推动山东省煤电产业节能降耗减排,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

在加强地方产业合作方面:深化与省市重点能源企业、基础设施企业的战略合作,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区域整体供热、油气资源利用、LNG码头和管网资源投资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化发展。

总之,我们将聚焦山东省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坚决扛起“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海影像测量仪质量好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