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发展“大作为”丨洪城公司:潜心阀业制造力争全球领先-洪城机械公司被查
开栏语:
生物活性肽、牛仔花式超柔纱、特大口径水轮机进水阀......今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全市有3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成功入选。同时,省经信厅也发布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荆州市有4家企业入选。
何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即日起,本报推出《专精特新“小巨人 ”创新发展“大作为”》系列报道,解码“小巨人”的成长秘诀。
洪城公司:潜心阀业制造 力争全球领先
“准备安装,可以起吊!”3月17日上午,湖北洪城通用机械有限公司重型装配车间内,天车缓缓移动,大型球阀的零部件正在进行转运和装配。一旁,调试工在检测阀门电气控制柜的各种线路,水压测试工在对阀门进行水压密封性能测试……
今年1月,省经信厅发布了湖北省首批1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市4家企业入选,洪城公司名列其中。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荆州制造业老牌劲旅,经历去年疫情影响之后,危中寻“机”,调整市场策略,稳步推进技术创新,订单情况较好,其中国贸部实现全年销售到款930万美元,完成当年计划的155%,今年年初形势也较好,到3月份订单金额已达3000余万元。
迎合市场需求开拓创新
“装配一车间主要生产直径1米以上的蝶阀,目前正在生产的是山东电力、新疆供水两地订单,下个月产品都将交付。”制造公司经理李季介绍。
从80年代生产口径1米以下的阀门,到90年代生产口径3米的阀门,再到2000年后的4米、5米、6米……自成立以来,洪城公司一直潜心阀业制造,1991年公司开始实施“大、高、特”战略,专注于大口径、高参数、特殊要求的阀门设计制造。
公司主导产品特大口径水轮机进水阀性能指标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先后为四川毛尔盖水电站研制DN2700水轮机进水球阀,为津巴布韦卡里巴南岸水电站研制DN5780双密封水轮机进水蝶阀……均创造了国内同行业产品规格之最。
产品口径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一次探索与跨越。近期,公司又即将承接我国口径最大、制造难度最高的高性能蝶阀订单。这一订单,来自于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的朱利诺电站项目相当于该国的三峡工程,需要口径6.35米的水轮机进水蝶阀,因洪城公司此前制造过口径6米,当时国内口径最大的蝶阀,所以坦桑尼亚该项目的承建公司找到洪城公司洽谈合作。
“口径6.35米的蝶阀,仅主阀部分就重达360吨左右。”李季说,口径越大,对加工的精密度要求就更高,对于6-7米直径的零件加工,配合误差却要控制在0.2mm内,也就是3根头发丝的直径,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保证阀门滴水不漏、开关灵活、高流速运行时不产生震动等,每一项要求都涉及到生产加工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精准把控,每一次阀门口径的突破,都是对公司设计、制造、设备和检测能力的更高挑战。
生产更大口径产品,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公司计划投资新建400吨的超重型生产车间,将公司制造特大型阀门的能力提升到10米口径。李季介绍,随着特大型水电、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新建,市场上对特大口径阀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公司调整产品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个车间一旦建成投产,在全球阀门制造行业都将处于领先地位,能更好开拓市场,赢得更多订单。”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敢想敢试和危中寻“机”,调整市场策略和产品结构,公司今年开年以来形势向好,销售和生产情况均已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年初订单金额已达3000多万元。
技改为高质量发展增动能
当老牌劲旅遇上新挑战,如何应对?
以技改促升级,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洪城公司坚持的发展路径。
在产品设计方面,洪城公司根据公司市场定位、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和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分关注阀门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趋势,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与储备,并建有一流的科研平台,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国家评定的省级技术中心——洪城机械设计院等。
“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备受客户关注,公司不断完善三维设计流程和设计规范,完善三维设计标准件、液压元件和模块化设计工具,全面推行三维设计工作,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效率。在产品系列化整顿和优化设计上对通用蝶阀流道结构、金属硬密封蝶阀密封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李季介绍,公司还不断对整体式球阀、活塞式调节阀图纸进行优化整顿,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
在注重产品技术更新外,洪城公司还十分注重更新和改进传统设备。
焊接是阀门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目前国内大型阀门焊接主要依靠人工焊接的方法进行生产,可由于许多阀门结构复杂,焊接工艺难度高,导致阀门焊接效率低且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去年洪城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向省科技厅申报了“拟研发大型阀门焊接机器人专用装备”项目。“机器人焊接具有高效、智能、质量稳定的特点。”李季介绍,目前正在制定方案,预计年底“阀门焊接机器人”将顺利上岗。
在管理方面,洪城公司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优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在总控室,一块大型LED屏上,车间生产画面、生产订单执行情况、零件实时生产进度信息、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是去年开始投入运行的MES系统,将产品设计、生产、采购、仓储等围绕生产为中心的各个部门,整合到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工艺管理、自动排程管理、采购供应管理、实时仓储管理和产品品质管理功能,打通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李季介绍,在MES系统一期工程实施基础上,公司正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建立以实时报表为主,全方位反馈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管理指挥系统,“还将引入包括5G在内的新技术,逐步集成包括三维工艺制造、智能AGV物料转序系统等在内的智能制造单元,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来源:
荆州日报客户端 驻荆州开发区记者 王大玲 编辑许雨齐 审核杨昌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