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说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教授表示中国人不存在房贷压力大的问题。因为居民存款远远超过房贷。我去看了一眼数据,中国的房贷总额是38.5万亿,中国个人存款总额是208.5万亿。你别说,这专家说得还挺有道理的。所以马云账上那几百亿什么时候分我一亿再买两套房都可以,咱绝对不说有压力。或者这位教授可以再多买几十套房,用实际行动让大家看看,你说得对不对。

那比起这位专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说的才叫人话。张军表示中国老百姓存款多,恰恰相反,因为没有钱,因为没钱才需要存钱,而存的这个钱,叫预防性储蓄,就是为了抵抗各种未知的风险。

中国老百姓有什么风险?买期房的,害怕烂尾,住进去了,害怕失业,没钱还贷款,一个家庭两个人要养,4个老人,小孩最少算1个。那都是5个人,养老,教育、吃饭,交通,这得都花钱吧。如果日子平平淡淡过下去,勉强凑合,要是老人生病了不得花钱治病吗?小孩读书读得一般不又得花钱找学校吗?这还是从家庭这个微观角度去看。

如果从宏观角度去看,通胀率导致货币贬值,经济低迷,导致企业倒闭裁员,哪一个不是风险呢?而且客观来讲,中国的基尼系数常年保持在0.47左右,属于高贫富差距。也就是说258.5万亿的个人存款里又有多少是属于老百姓的呢?咱都不说二八分化,就三七开,老百姓拿3成,总额只有77.55万亿,7成中国人是9.8亿,平均算一下,个人平均存款才7913块钱。

这很多放到上海去一平米的房子都买不到。所以存款总额高,不代表老百姓就没有房贷压力。因为拥有房贷的人和拥有存款的人,根本就不是同一拨人,要解决老百姓的房贷压力,其实路径是很明确的。就三个方法:第一个降房价;第二个涨工资;第三个就是把三座大山搬掉两个。

但其实,这三个方法统一看起来,其实就是高税收,低福利的分配问题。

税收有三种间接税、隐藏税、直接税。

·间接税比较典型的就是增值税,消费的时候看起来没纳税,其实是因为企业给交了,但因为企业不愿意承担这部分成本,就把它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一个面包成本1块钱,企业要赚2块钱,到老百姓这里就是3块钱。但是因为要交税就加了一块钱,到了老百姓身上就变成了4块钱。当然,实际操作中也不一定全部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重点是,企业和个人的地位是不同的。这也意味着,穷人和富人竟然承担一样的税收。

隐藏税就更好理解了,比如房地产。房价看起来是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指导经济,背后和土地财政高度相关。而土地财政又和地方财政高度相关。有些地方财政,土地财政就占了50%的地方收入。说白了就是老百姓交的进城税。在极高的税收之下,直接税这种劫富济贫的税收却没有收。比如房产税、遗产税,税收高也没问题。

分配怎么说,中国民营企业就业占比是3:7,但民营企业收入占比又是多少?咱就不贴数据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兴趣的老铁,自己去查吧。

总之总结下来,就一句话:高负债,高税收,低福利。明摆的事实,就摆在这里,却还在说,老百姓没有房贷压力。我只能说,这人的脑袋是被门夹了,才能说出这样的蠢话。

影像仪公司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

上海三维影像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