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两大愿望,一是世界没有战争;二是专家没有建议。世界没有战争是不可能实现了,因为俄乌战争一直在持续。专家没有建议更不能实现了,因为有专家提出来,建议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利息税。今天咱们就聊聊征收利息税的事情。

1月24日,认证为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教授的一位网友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促消费的最佳途径”。文章内容的关注点是如何促进消费问题。文章指出:

高收入人群再怎么刺激他们也不消费,而低收入人群则没有钱去消费,所以带动消费的主要动力就落在了中收入人群的身上。因此这位教授就建议对50万以上的存款征收高额利息费,让高额存款变得没有收益空间,如此一来大家就会把钱拿出来消费了。

乍一听,感觉有一定的合理性。仔细一想,也许有一点疑惑。

首先,扩大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真的很重要。正如专家所说的,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消费是扩大再消费重中之重。

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是促进经济的增长。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短板。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能拉动一国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其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过去10年消费对GDP拉动占比达4%-6%。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拉动高达5.3%,贡献了超过65%的经济增长。但是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80%,而全球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78%。这说明我国消费对GDP拉动还有巨大潜力。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新增的存款余额就达到17.84万亿,截至2022年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21万亿以上,人均存款达到8.5万以上,家庭平均存款更是超过24万元。

如果让这121万亿存款充分流动起来,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那么为什么这121万亿存款流动起来这么难呢?为什么存款越来越多、消费越来越谨慎呢?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的倾向上升。疫情对消费信心的打击,导致消费情绪的下降,这反映在我国居民存款创新高上。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导致不敢超前消费。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影响消费预期并降低居民消费意愿。居民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选择增加储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即期消费。在社会保障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占比分别为72%、7%、19%。大量劳动者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工作、劳动关系不稳定的人员以及农民工多数没有参保。外来人口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难以充分享受户籍居民社会福利待遇,影响其在城市持续增加消费的意愿。

二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导致无能力消费。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渠道单一、居民增收渠道狭窄。居民财产性收入高度依赖利息收入,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收入呈现出“穷降富升”的发展趋势。事实上,中国基尼系数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越过了0.4这一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并不断攀升。

在全球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收入差距改善缓慢,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中等收入人口不多,导致不敢扩大消费。

据统计,我国中等收入人口仅为4亿多人,占比为30%左右,且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放缓、规模扩张较慢,严重影响该群体对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创新重要功能的发挥。

再次,征收利息税真能促进消费吗?

的确,我国的存款余额确实很多,并且多数人知道银行存款是跑不过通货膨胀的,也就是说多数人知道钱月存越少的。可是为什么人们宁愿贬值也不拿去消费呢?无非是没有投资渠道、无社会保障等等。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存款50万元以上的征收利息税真能促进消费吗?

笔者认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中国人为未来做准备不敢消费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未雨绸缪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中国人并不是一直喜欢消费,同时也不敢消费。相反,中国居民爱存钱。现实生活中,虽然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比较先进,但大多数人老一辈人,一般都会把钱存进银行,而大部分存款50万以上的为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以60岁以上的人为主,他们之所以存这么多款,大部分都是为了下半辈子着想的,

很多人平时即便有钱也不敢消费,

他们更担心未来可能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都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面求一个安稳,以防万一。对这些中老年人来说,即便征收高额利息税了,我相信他们也不会把钱拿出来消费。

最后,如何真正扩大消费呢?

虽然现在存款增加了,但是大家信心减少了,增加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所以大家不愿消费了。想要真正扩大消费,离不开信心的支撑,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所以

当务之急应该做的是提高大家对未来的信心。怎么才能让他家安心的拿出钱来消费呢?

一方面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继续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转移力度,不断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医疗、养老、失业等民生问题,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和消费预期。

另一方面要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消费增长动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稳定就业预期,着力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

只有完善了各种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增加消费增长动力,稳定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居民才能对未来收入增长有信心,才能把钱花得放心、花得顺心、花得安心。

影像测量仪器公司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

影像测量测试仪

自动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