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鼓励男性休产假,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网友意见两极分化-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
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以”释放性别平等的力量:提高妇女和女孩的声音,释放我们世界的无限可能性“为题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学会联合举办研讨会,在中国新人口常态下审视性别平等的问题。
在会议上,马冬玲女士引用了多个数据来源,在多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的进展与挑战。
她在教育方面提到,各个教育阶段的男女比例基本均衡,甚至在一些普通高等院校中女生的比例超过男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学生生源的流动,陪读妈妈的数量日益庞大,而且在一些义务教育的课本中,依旧存在性别单一、男女刻板印象的问题。
就业方面,她提到两组亮眼的数据:一是,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1》相关数据表示,
女性在年均工资较高的金融业的就业比例首次超过了年均工资较低的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比例。
二是,信息运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的女性比例已经达到了38.86%,接近行业内的性别平衡判定标准。
在研讨会的现场,专家建议在时间类政策上应该鼓励男性休假,使男性休假成为家庭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但是对这一提议网友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不少网友依旧觉得产假应该是孕妇的专属,给孕妇的丈夫休产假并不会推进男女之间的性别平等,反而他们会趁着这个时间出去玩乐,孕妇的处境并不会得到改善,
而且公司会因为产假这一政策,尽量用选择年轻的不婚族。
但是支持男性产假的网友认为,
首先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义务参与家庭建设中,在孕妇怀孕期间,作为丈夫的人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
。独自留孕妇一人在家,由于孕者自身的身体改变,会使孕妇连蹲下、站立等简单的动作都难以完成,这是是非常需要看护人员的。
而且,在社会上的很多企业依然存在性别歧视的问题,例如女性在就业时会被问是非未婚、何时结婚这样的问题,而男性则较少需到类似问题。社会上依旧存在着女性必须生子,否则这位女性就没有价值的刻板印象。人的价值应该是靠他自己去创造的,以生子为最大的价值已经引起不少年轻女士的强烈反对。
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子宫长在谁身上,谁才有使用子宫的权力”这一话语已经成为了当代大部分年轻女性的宣言。
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郑真真在会议中强调,在低生育率的情况下,要避免对“母亲职责”、对生孩子的强调。
在会议中,专家指出现在的生育支持政策不应该有性别盲点,要用性别平等的视角来评估政策是否有利于女性的发展,要警惕一般性的、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的公共政策,不但收效甚微,还可能强化传统性别的分工
。这一观点成为专家们的共识。
关于男性产假这一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